您的位置:首页 > 政法要闻 >
米易:“五小”工作法 筑牢“小事不出村、平安不出事”第一道防线
www.my.panzhihuapeace.gov.cn 】 【 2023-12-25 08:55:00 】 【 来源:攀枝花长安网

 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白坡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、距离县域中心偏远乡镇,与凉山州盐源县、盐边县共和乡接壤,幅员面积341平方公里,前临平均海拔1200米的二滩库区,后靠海拔最高3447米的白坡山省级自然保护区,辖区海拔高差明显,典型的“九山半水半分地”,交通条件较差,发展产业面临困难多、阻力大。特别是由于乡村振兴加速,客观上带动并增强乡村人口流动,常住人口仅有6500余人,留守的村民彼此间依存度降低,稀释原有“乡村共同体”,加之实施撤村并居和村民集中居住,使得原先居住在邻近村庄但并不熟悉的村民生活在一个社区单元内,减弱了原有村民的地域联结和情感纽带,婚恋、家庭、邻里等小纠纷时有发生,但若发现不及时、调处不尽力极易激化甚至可能引发个人极端行为。

  

  近年来,在县委政法委的直接联系指导下,白坡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针对辖区地域广、人口少、纠纷小、易激化和基层法庭、公安派出所为片区覆盖、乡村资源力量有限等情况,以“小事不出村、平安不出事”为主要目标和突破口,抓住乡村的内生动力,成立“五小”工作队,由乡领导、乡村干部、基层党员、驻村工作队、能人好人等组成,推行“五小”工作法,紧盯群众“芝麻蒜皮”的“小事”,疏清民情、融通邻里、调化心结、议止纷争,解决影响和谐稳定的源头性、根本性、基础性问题,牢记民族团结“金不换”、捧牢绿水青山“金饭碗”、用好共建共治“金钥匙”,努力走好“小体量”民族乡村的平安共富之路。

  

  一、搭建小平台,畅通民声民意。把村民集中居住地作为服务群众的直接抓手,通过设立片区户,优化精分微网格,助推村民自我管理、自我教育、自我服务。一是科学设置片区。按照“地域相连、民风相近、群众自愿、规模适度、服务匹配”原则,对相对集中居住的村民以5-10户左右为标准划分单元,设立片区户,全乡划分片区户112个,以解决距离乡镇远、网格规模偏大、治理不深等问题。各片区户紧密结合党建引领、彝家传统、民族团结、平安法治、乡村振兴等要求,找准自身鲜明特色,明确片区发展主题,进一步提升村民的凝聚力。如核桃坪村根据本村片区特点,划分了“田家大院”“彝家自强”等特色片区20个,上下衔接形成乡、村、组(网格)、片区户四级工作网络,扎实践行“民事民议、民事民办、民事民管、民评民决”工作理念。二是严格选任片长。按照“个人自荐、群众推荐、村级审查、乡镇审定”原则,由村民自行推选有威信、有热情、有公心、有精力的常住村民担任片长,党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。片长辐射带动村民开展各类志愿服务,服务内容涵盖政策宣讲、基层党建、平安建设、法治宣传、产业发展、卫生评比、子女教育、邻里互助、上门谈心、纠纷排查等方面,通过片长模范带头,凝聚人心、增强共识、激发干劲。三是建立支持机制。每个片区都有具体的“五小”工作队衔接,确保每个片区有党组织领导、有干部联系、有党员引领、有志愿服务,形成“村民需求、片区商议、村组吹哨、乡镇报到”的日常工作机制。在市直机关工委的支持下,市司法局机关党支部与白坡乡核桃坪村党支部结对共建,有效加强该村6个片区的基层党建工作。县信访局、县司法局大力支持建好“五小”调解室,夯实基层基础。

  

  二、解决小诉求,宽纾民忧民气。聚焦与群众多头反映诉求、耗时费力问题,进一步提高便民服务水平,着力做到“交了放心”“一次就好”,事事有回音,件件有着落。一是贴近服务。组织开展贴近片区讲政策、贴近农户讲家风、贴近群众讲发展、贴近矛盾讲化解,利用村级闲置办公用房开设日间照料室、动员返乡大学生、驻村干部开办假期小课堂等小措施、微方法,通过办实每件小事、赢得群众心。二是称心服务。持续开展“小心愿”活动,在片长的房前屋后设立“小小心愿树”,为村民发放“小小心愿卡”,鼓励村民将心愿写在卡上、挂在枝头,让“干的事”精准对接群众“盼的事”,共收集各类“心愿”220条、办理165条。对问题复杂、一时难以解决的,纳入全乡重要民情事项清单分步推动解决,形成了“力量沉下去、问题浮上来”的良性双循环导向。三是精准服务。结合白坡实际和村民需求,发挥技术手段的支撑作用,建设“五小”民情大数据平台,涵盖全乡每户村民的家庭住址、安全隐患(距离林区、地质灾害点远近)、家庭人口、政策待遇等方面情况,保证数据真实规范,持续动态更新完善,延伸打造“1(大数据库)+N(服务)”新模式,构建适合当地实际、可持续的乡村数字化生活服务体系,群众满意率显著提升,矛盾纠纷发生率大幅下降。

  

  三、选树小榜样,带动民风民俗。聚力弘扬新时代精神,以群众身边的“小榜样”撬动乡村治理,通过“众定立规矩、众评树榜样、众治净风气”,培育文明乡风、优良家风、淳朴民风。一是处处立行发现小榜样。让群众唱“主角”,征集村规家训200余条,由“五小”工作队斟酌把关,积极倡导群众破除低俗陋习,确保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法律政策的“合规性”相衔接,形成代表广泛、群众信服、实用性强的“村规新约”,作为选树“小榜样”的基本标准。二是人人参与公选小榜样。结合老年节、火把节、彝新年、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,以爱国爱党、民族团结、崇德向善、孝敬勤俭等内容为主题,在全乡开展环保、孝敬、诚信、守法、致富、助人、勤俭、教育、新风、公德十个方面“我身边的小榜样”评选活动,通过荣誉榜、文化墙等形式进行集中展示,营造“行有楷模、学有榜样”的良好氛围。三是时时弘扬宣讲小榜样。每月开展一次“小榜样”片区巡回宣讲活动,“小榜样”将自己变成“草根宣讲员”,用群众听得懂、听得进、记得牢的“乡音”,如将生态“两山”理论、邻里和谐共处等新理念融入日常烟火,打通了凝聚正能量的“最后一米”,发挥出传党声、明导向、正民心、树新风的积极作用。全乡大操大办红白事,彩礼、随礼相互攀比等陋习得到有效改观。

  

  四、防治小隐患,精察民情民心。强化防范意识,抓实排查基础性工作,“向前一步”推进源头预防、关口把控、前端处置、有备无患,防止风险隐患转化升级、小事拖大。一是专兼覆盖,畅通排查末梢。选聘热心公益村民为“五小”工作队专职排查员,发挥其“人熟、地熟、脸熟”优势,每周一次到周边村民家中“串门”,通过“摆龙门阵”等方式,了解潜在隐性矛盾,把工作触角延伸到乡村每一个角落。通过发送手机短信以及在芒果、烤烟等农产品集中交易点、农家乐、小卖店、文化广场的醒目位置,张贴“五小”工作队服务电话方式,方便村民反映问题和诉求。组建由乡领导分别牵头,村干部、驻村队等为成员的“风险隐患排查群”,群成员结合工作中发现的苗头性、倾向性信息及时汇总梳理,下好先手棋,打好主动仗。二是点面结合,提升防范质效。加强日常排查,“五小”工作队广泛发动群众,以片区为单位开展治安、饮酒、安全、防火、防汛劝导的同时,注意发现因生活琐事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问题线索,落实好“周排查、月汇总”制度,并尽力帮助或会同有关方面帮助群众解决其合理诉求。抓住重点排查,对“三点两期”(群众集体活动点、红白喜事点、住房改扩建现场和生产生活用水紧张时期,芒果、烤烟、青花椒收购期)等易产生纠纷特定地点和时间,集中入户开展针对性排查。实施延伸排查,“五小”工作队对乡上交办的县委政法委、县信访局和辖区综治中心、“双中心”、法庭、公安派出所、司法所等转办的风险隐患进行核实的同时,扩大排查范围,分析关联线索,更大范围地发现矛盾纠纷隐患。三是督研并举,有效消除风险。先由“五小”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调查,找准症结,再由以政法委员牵头,组织乡综治中心、“双中心”、司法所、调解能手、法律顾问等共同预判风险所在,把握风险走向;对核实明确的矛盾纠纷,建立“红黄蓝”三种等级风险提示单(简易“蓝色”低等风险、疑难“黄色”中等风险、重大“红色”高等风险),拟定相应的防范措施,力求早发现、早监测、早预警、早介入。乡党委书记紧盯“红黄蓝”等级风险跟踪问效情况,加强风险的常态管理、韧性治理,确保“见之未萌、化之未发、止之未激”。

  

  五、化解小矛盾,力促民安民和。遵循当地矛盾纠纷客观规律和特点,综合施策,协调联动,抓实调解,最大程度将矛盾化解在一村之内、片区内部。一是就地及时调。针对全乡80%的矛盾纠纷为婚恋、家庭、邻里等农村家长里短、磕磕碰碰容易化解的小问题,突出一个“快”字,落实“五小”工作队、村干部、网格员、人民调解员等首问负责制,由首问责任人当办尽办、能调尽调。他们在房前屋后、田间地头等生产生活现场搭起“调解桌”,邀请纠纷当事人共坐一张板凳,用“和为贵”传统理念,引导矛盾双方心平气和谈问题、解疙瘩,辅之亲戚朋友评理劝和,努力做到矛盾纠纷化解不过夜。化解成功的,3-15日内上门回访,保证矛盾不反弹。现场不能化解的纠纷,逐级上报、限时办结。针对小范围群体性纠纷或村级事务分歧争议,搭建“五小议事室”,制定融合彝家传统、法治文化等元素的议事规则,鼓励群众将问题摆上桌面,围绕村庄环境、产业发展、乡村建设等方面谈看法、提思路、聚共识、促和解,找到共同权益平衡点,防止矛盾纠纷外溢上行。二是邀请“外援”调。对于占全乡矛盾纠纷15%的债权债务、损害赔偿等一般性纠纷,设立“五小调解室”,随时根据群众需要,邀请本村“田秀才、土专家、专把式”和选树“小榜样”、乡“双中心”调解库专家、第三方调解中心专职调解员等进村入户,对矛盾双方当事人反复纠结难解问题,用好法、讲透理、引入情,促进矛盾妥善化解。对于短时间难以化解的,组建调解专班,落形成专业、专题、专干“三专”精细调解,集中力量攻坚“清零”。三是党政统筹调。按照矛盾纠纷化解难易程度,坚持“三三”调解和递进式分层过滤纠纷化解机制,压紧片区、严控村级、兜底乡级,逐级梯次就地化解。特别是对于占全乡矛盾纠纷5%的农业生产、征地补偿、文旅开发等疑难复杂纠纷,乡党委政府定期开展分析研判会,注重从个案看类案,通过“解剖一个问题”推动“解决一类问题”。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深入一线认领疑难纠纷化解工作,现场释法明理,促使矛盾双方心服口服。需要县委政法委、县信访局、县司法局等部门协调解决的,及时提请报告。确实难以依法化解的,发挥属地作用,积极导入法定渠道。坚持按月通报全乡“五小”工作开展情况,并与干部评先选优和职级晋升挂钩,多措并举,共同绘就最美白坡的平安画卷。

  

  (中共米易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)

编辑:景文军
米易长安网版权所有